小米汽车业务_小米汽车营销模式

企业在做产品时,都在强调用户思维——“以用户为基础,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那么,什么是“用户思维”呢?没有人比用户更了解自己。理解用户需求,贴近用户营销,能打动用户的产品体验只有让用户参与创造。随着Z世代和千禧一代新生消费力量的崛起和移动消费习惯的持续增长,用户和品牌互动的方式变得更加紧密和个性化。用户共创这种新型品牌创新营销方式正在逐步从理论走向实践验证当中。用户共创,就是通过适当的规则和引导,由产品的使用者或消费者参与到整个品牌产品研发和上架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反馈,让企业了解用户的同时,用户也能更好地传达自己的观点,实现自己的智慧价值,从而让企业与用户实现双赢的创造方式。01新消费群体里依靠用户共创用户共创所追求的是用户与企业共建品牌、共创价值、共伴长大、共享利益的新型用户关系。其实,用户共创并不是创新词汇。在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候,社区BBS和论坛的用户写贴发贴、分享交流,其实就是用户共创中的内容共创。“明朝那些事”“诛仙”等第一批优秀,给论坛带来极高的人气和流量,如今的微博、小红书、短更是极大地激发了内容创作,汇聚成了巨大的用户共创流量池。我们现在所说的用户共创,除了内容共创,还包括需求分析、外观设计、底层技术、创意策划、产品测评、营销推广等诸多环节都可以开放让用户自主参与创造,发挥用户的想象力和创造价值。创新是企业进步的灵魂,也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品牌通过与用户的深度联动,不仅能建立用户认同和用户好感,为品牌提供更好的创想空间,而且能实现品牌差异化竞争和私域流量落地。只有用户自主深入品牌参与共创,企业拥有的才是真正的粉丝和用户优势。花西子自2017年创建以来,提出了针对东方女性养肤的“东方彩妆、以花养妆”的品牌理念,销售额3年就做到了30亿,成为国产彩妆品牌的佼佼者。花西子的用户共创,基于千千万万的花西子美妆用户,通过与用户深入的产品沟通,不惜重金做了雕花口红、空气蜜粉等重量级单品。为了满足不同层级的用户需求,花西子的产品迭代速度非常快,比如花西子眉笔一年就进行了2次迭代,两年时间迭代了7次,每一次的迭代都是因为用户参与,一起去推进了产品的先进性和产品的独特体验。由于产品非常符合当下年轻人追求国潮、国风、品质和独特的个性,才有了花西子爆红出圈的可能性。除了花西子,江小白、喜茶、黄小猪也在新消费群体里依靠用户共创的创新营销方式成功赢得了用户的亲睐。02把品牌交给用户,一起共创品牌2010年,小米创立之初,没有产品,更没有用户和知名度。创始人雷军是产品经理出身,选择从用户入手,依据搜集网上所有对主流手机和安卓系统不满的信息进行数据分析,找到共性的痛点并进行改进,成就了第一版MIUI系统。但测试时没有钱做推广,小米就将最初100个参与MIUI系统反馈最多的粉丝姓名放在手机启动屏幕上,“小米手机的100个梦想赞助商”成为了小米口碑传播的第一批最珍贵的用户。到2011年,小米社区,米聊论坛等用户平台更是为MIUI沉淀了50万忠实发烧友。把品牌交给用户,让用户一起共创品牌。与父辈们不同,90后甚至00后们更加遵循自己的内心、拥有自我的个性表达,近年来,抢夺年轻消费市场和品牌年轻化成了各大品牌的战略共识,用户共创在汽车行业全面爆发。在智能网联超级技术的推动之下,汽车成为除了智能手机外的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智能终端,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投入到造车的企业战略。手机已经基本普及,下一个智能移动的流量入口很可能是汽车。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汽车不仅仅是一个移动代步的工具,更多的是一个移动的用户流量空间。站在空间的角度,它具有更多的复制可能,比如家庭场景、商务会议场景、包括休闲场景等,关于汽车的创新,更多的是基于用户场景进行分化而不仅仅是现代技术,比如蔚来汽车Na真皮清洁剂的诞生。亨利·福特说过“如果我最初问消费者想要什么,他们会告诉我需要更快的马”。在品牌与用户开放式的沟通平台上,如何平衡不同个体的诸多诉求,甄别有用意见,是用户共创面临的挑战之一。汽车不是美妆或者食品,能用好看或者好喝来直接定义品牌属性,绝大多数用户认知和能力还无法触及到深层次的汽车产品开发。所以该让用户参与哪些方面的共创呢?参与到什么程度?这需要品牌有一个自己的共创边界——用户体验。用户体验有功能性的体验,也有感性的体验。比如汽车的功能性体验,并不能让用户对汽车成千上万的零件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以前的汽车,交付给用户就已经完成品牌服务,所以用户只关心这辆车用了什么材料,有什么厉害的功能。但现在的智能汽车,完成交付只是与用户沟通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产品交付后的一系列生态服务包括产品定义、产品开发、产品制造等用户体验都在进行动态迭代和增量传播。03帮助用户实现产品需求,完成营销和传播谁是有效用户?用户需求的本质是什么?哪些人能参与用户共创呢?维基百科中1%的用户贡献了75.82%的编辑次数,排名前10%的用户,编辑次数贡献率高达90%。只有头部用户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而大多数用户的发声可能造成信息干扰甚至可能给企业带来损失,吉利控股旗下的新汽车品牌极氪001的订单风波便是典型案列。世界好的产品都是由企业创造,而并非用户创造。iPhone刚上市时,中国用户吐槽它价格高、功能有限、性价比低、产品没创意等,而后通过苹果的产品共创社区互动,又逐渐认同苹果的品牌体验。显然,能够参与产品共创的用户一定是少数用户、头部用户,甚至是超级用户。找到这些用户,然后发掘用户需求的本质。许多时候,品牌并不能真正理解客户的需求描述,比如“大气”,是尺寸够大还是全身镀铬?如果用户说,我想要一辆快的车,那么动力系统的标定到底是要偏重于零百加速还是中断响应快?如何把用户语言翻译成技术工程语言,想要做到从需求理解到产品转化,这不仅需要产品经理具备基本的洞察能力和逻辑思维外,还要有丰富的生活体验、跨门类知识储备以及对人性的认知,这样才能超越并直达用户无法表达的需求本质,将用户需求翻译成品牌创新。品牌与用户合伙,将用户归纳到品牌共生、共享、共创的生态当中,通过用户体验的感性输入、用户需求的工程翻译,有效吸纳用户的力量,激活产品想象,完成功能创新及服务创新。品牌应该提供更大的舞台和资金去支持用户运营活动,帮助用户实现自己的产品需求和创意,继而完成营销与传播。

近年来,随着汽车市场政策上的收缩,使得想要跨界造车的车企越来越难以进入到市场当中,不少想要跨界造车的企业纷纷因为资质的原因倒在了黎明前的黑暗当中,这也使得小米的造车之路愈发受到广大米粉的关注。

自雷军宣布要进军汽车市场不知不觉间已经过去两年之久,小米的造车之路似乎也一直在有条不絮的进行当中,两年间也多次透露出旗下首款车型的研发进度,似乎一切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着。

网传小米汽车高管离职,跨界企业融合问题仍待解决

可就在这造车的节骨眼上,网络上却传开了小米汽车高层管理人员的离职消息。据了解得知小米汽车市场营销部的周銒被传出数周前在小米汽车营销部门辞职,此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而最后小米汽车也亲自出面证实,称周銒离开是因为个人及家庭的原因。

即使小米汽车已经出面对此事做出回应,却依旧遭到不少网友的随意揣测,表示如果干的开开心心的,为何还要离职呢?而如今距离小米承诺量产时间不过一年,如此重要职位的缺席颇耐人寻味。这似乎也引出了一个跨界造车企业的痛点,那就是汽车领域人才与跨界企业的兼容问题。

要知道,跨界公司、新势力车企以及传统车企之间,有着截然不同的工作流程以及企业文化,对于汽车行业领域人才在任职一家跨界企业时,难免会在理念以及文化等方面上产生冲突,双方融合度也不尽人意,部分业内人员分析成,或许周銒的离开,与他和企业之间的融合度有所关联。

毕竟车企与智能手机企业之间的差异可以称得上巨大,要知道一款手机的研发周期处于一年左右,简单改款更是半年就可以完成,相比于汽车行业,手机行业的节奏无疑是飞快的。但汽车行业不同,想要长久在业内发展,稳固是一件不可或缺的路径,并且汽车的开发周期往往是3年,有些车型的开发周期要到5年。极大的差距或许也是导致跨界车企与汽车领域人才融合难得罪魁祸首。

小米汽车的造车资质问题不容忽视

对于如今入局汽车行业的企业而言,造车资质是一道无论如何都必须跨过去的坎。就拿前不久才倒下的自游家距离,自游家旗下车型自游家NV都已经万事俱备,可是却因无法得到有效的造车资质倒在了黎明前的黑暗,最后只能落得个黯然离场的狭长。不仅是自游家,如今的小米汽车也必须将造车资质申请问题提升日程。

要知道,如今车企想要得到造车资质,不外乎代工生产、收购资质以及独立申请资质这三种方法,而此前就有消息称,小米汽车打算与北汽进行合作,但也有不少消息指明小米从宝沃汽车手中接下造车资质。但无论是哪种消息,都未能得到官方的证实。

但可以确定的是,想要在明年就实现量产的小米汽车,造成资质成为了其迫在眉睫的问题,如果届时小米汽车依旧无法取得有效的造车资质,或许只能通过代工生产这种非是进行量产。

汽车投诉网:小米的造车之路,还有不少困难要去面对

对于如今的小米汽车而言,或许面对的并不仅仅是人才融合以及造车资质这两个问题,有关于如何保证车辆产能,用户体验规划以及车辆充电设施配套等问题,都有待小汽车解决。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投诉网,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