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米不如老品牌,但为什么还被称为手机届的“收割机”?

2.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多人黑小米,都是水军吗

3.知乎跟小米是什么关系?

4.如何做好用户运营?

5.大师耗时3年,小米新logo来了!为何却遭到部分网友的“嘲笑”?

6.深度拆解小米不同时期的营销策略

小米汽车为什么这么火知乎_小米汽车做的怎么样了

“金三银四”招聘季,想要换工作的人不在少数。李平也是其中的一员。

一毕业他进入了长城的技术中心工作,在积累了一定经验之后,如今他想要寻求更好的发展。

不过在筹划跳槽之余,有件事情让他内心产生了一丝纠结,因为不久前听正在办理离职的同时说起,“现在公司政策是离职百分百启动竞业协议”。

网传长城员工与HR对话截图

2021年8月,长城曾因为一份超长的竞业协议企业名单引起关注。根据这份协议,离职员工在协议有效期内不能入职的企业多达130家。

“技术中心目前认识的只要离职就启动,连P1都不放过。”在求职平台上,有关这件事的讨论不少。

虽然在评论里,有不少“前辈”留言支招,表示竞业协议不一定会真的启动,但吐槽抱怨依旧很多。

这并非开年之后汽车圈第一个关于竞业协议的消息。

不久前曾有新闻曝出,宁德时代将9名前员工告上了法庭。这些人由于违反竞业协议,最终被判决向宁德时代赔付人民币100万元。

如果说,前几年关于竞业协议的报道还主要存在于互联网企业,而现在,汽车圈正在成为下一个“高发区”。

NO.1? [加严的竞业协议]

“竞业协议其他企业一直都有,不过长城刚实施所以好多人吐槽。”关于外界对长城竞业协议的关注,另一位在这里工作了七八年的老员工向我们说道。

去年曾有人对当前车企的竞业协议进行过一轮整理:

从传统车企长安、吉利、比亚迪,到造车新势力“蔚小理”,再到新入局的集度、小米等,几乎所有车企都有竞业协议的存在,而限制名单也都异常齐全,覆盖传统车企、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企业、互联网汽车及其他有关联领域的公司。

去年,就在小米宣布进军汽车领域之后,小鹏在第一时间就更新了自己的竞业禁止企业名单。而在上汽集团的竞业协议名单里,旗下的新品牌智己也赫然在列。

长城、吉利的竞业协议(部分)

除了不断更新和扩大名单之外,随着人才竞争的加剧,扩大竞业协议的启动范围,也正在成企业们的常规操作。

除长城员工爆料技术中心疑似全员竞业之外,今年年初,曾有华为车BU的员工透露,其所在部门的所有离职员工都会要求签署竞业协议,并且即时生效。被限制的企业涵盖主机厂、新势力、互联网企业等几乎所有与华为有业务重合的公司。

而比亚迪也有员工表示,比亚迪规划院也同样如此,“离职全部启动竞业,包括刚来几个月的未转正员工”。

面对日益严苛的竞业协议,“打工人”们的吐槽之声随处可见:

心寒,把人后路全断掉了;

都这么搞,以后只能在一家呆到死了;

这些企业以后谁还敢进来;

……

“打工人”觉得自己的自由权利受到了侵犯,但是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之所以要求员工签署竞业协议也有自己的“苦衷”。

“不签不行啊,有些互联网造车挖人太狠了,几倍几倍地给。”一位供职于某造车新势力的员工用HR的口吻说道。

以当下最为热门的自动驾驶方向为例。2021年年底时,毫末智行CEO张凯曾预测称,“2022年将是AI自动驾驶人才争抢最为激烈的一年”。

“有10个岗位空着,却只能找到3位候选人。”巨大的人才空缺之下,即使全员签署竞业协议,也拦不住跳槽的发生。

一位原本供职于国内某头部自动驾驶芯片企业的技术人员表示,由于与上家公司签有竞业协议,在求职之初,他便将这一情况告知了新公司的HR。

但是新公司对这一情况似乎并不介意,“他们甚至会主动帮你处理这些问题”。

在大部分公司,面对身背竞业的员工,如今也早有了一套规范化的处理流程。这其中包括使用花名、与第三方公司签订协议等。同时,HR还会贴心提醒:在公司要谨慎签收陌生快递,线上开会不要使用真实头像……

NO.2[“内卷”从校招开始]

既然全员竞业这道车企人才保卫战第一道屏障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做不到“节流”,不少车企便开始在“开源”上下功夫。

而人才的最大源头之一,就是校招。

一位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向我们表示,“听师兄说今年行情异常的好”。另一位应届生则表示,以前一些要求颇高的合资车企,如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一汽-大众等,今年的门槛也明显降低。

在2019年时,一汽-大众等传统车企为应对销量压力同时推进转型,曾一度在校招中明确宣布不收车辆、机械类专业毕业生,只招聘计算机相关方向。

而今年,虽然大部分车企对三电、自动驾驶等方向的人才需求量依旧很高,但招聘要求明显已经改变。

“去年只能做传统研发的,今年能去智驾三电研发;去年只能做质保、设备的,今年能去做研发了”,有毕业生说道。

更明显的变化,还在于薪资的提升。

在2021年秋招时,“车辆工程专业应届生薪资大涨”曾一度登上了知乎的热搜。一位在知乎上长期关注汽车行业人才招聘的汽车工程师表示,新一届毕业生的offer待遇和岗位普遍好于往年。“起步价18万是很常见的,20多万的也并不是稀有物种了,甚至个别达到30万。”

这一切,似乎是供求关系影响下的必然结果。不过在有些业内人士看来,这背后也不无隐忧。

去年下半年,一位汽车零部件企业的高层在接受汽车产经访时曾向我们描述过这样一个现象:某造车新势力总部,每周都能招进150人。

“稍微(和自动驾驶)沾点边的都要”,但实际上,“很多其他行业的人才转行做这个行业,基础不扎实,没有系统的知识能力”。

NO.3[写在最后]

在上述高层看来,车企“疯狂”扩招,长此以往,“结果最终肯定是从业人员过剩,但中高端人才匮乏,就和当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崛起时类似”。

有意思的是,在经过十几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如今急剧降速的互联网行业也开始为当初的扩张买单,裁员之声此起彼伏。

而另一边,“蔚小理”们的扩张大戏正走向高潮。

2021年末,理想员工总数增至11901人,较上年同期增加7720人,同比增加近185%;

蔚来员工总数增至15204人,较上年同期增加7441人,同比增加96%;

截至2021年上半年末,小鹏汽车其员工数量增至7923人,较年初增加了2839人。

等待着时间决定最终的走向。

小米不如老品牌,但为什么还被称为手机届的“收割机”?

之前在外籍群里面,我们聊起过一件事情,辣辣拿出来讲了个段子,在知乎上还拿了一千多个赞。说的是什么事儿呢?是有MIUI系统开发版更新系统的日常,一个1G多的安装包,就只有几个字的描述:提高了稳定性或者是提高了流畅性;修复了BUG。于是群里骂开了,说MIUI的同志们都是智障,这么大个更新包,肯定改了很多东西,结果搞了一大堆事情,只在说明里写了几个字。

接下来一位同学说出了非常关键的一句话:完全感受不到嘛。后来MIUI9发布了,当工程师们在短片里面说MIUI是毫秒级的优化时我们还是释然了,MIUI一如既往的智障。

今年也有友商在学小米,没事夸一夸工程师啥的,但怎么做都不真诚,感觉不是那么一回事儿。我觉得他们怎么也搞不懂,小米夸工程师之所以看起来真诚,其实是因为雷军本身是搞技术,从程序员到工程师一直都在第一线战斗。雷军的演讲大家都在看,技巧不行、场控能力还行、进步挺大词汇匮乏,不过说出来也不怕害臊,雷军的演讲已经是加强版了;发布会之前会有专人满脑发烟地想怎么让雷军多说点东西同时又不突兀,是他的风格。

你们想象一下,雷军突然蹦出来一句:我们的芯片已经超越了英特尔、吊打AMD是什么感觉?不存在的,这不是雷军的风格,一直都不是。余以为他会说,我们这是中高端芯片,用着很不错,做得很辛苦。

再说个有点好笑的,雷军说起工程师的苦之所以让大家觉得真诚,是因为他自己是工程师;他这是在说自己,夸工程师是他在自夸、在表白。一个人吹别人不一定是真诚的,说自己好那肯定特别特别的真诚。试试看,各位做手机的老铁,谁是在第一线战斗的?

先不看那么远了,说个近的吧。小米6亮银版,这是个典型的工程师产品:难做、难产、难卖,任何一个以市场为导向的公司都不会通过这种产品,毕术不成熟、良品率低、卖点不明显。再者,亮银亮银说白了即是视觉上跟镜子差不多,手机背面多个镜子有什么意义呢?可以照亮自己的美吗?又不带美颜,拿出去炫耀都不好使。

良品率低,极低,就要定价高,定价高需要的不是工艺有多难,而是有卖点。卖点是什么东西?品牌高端、突出功能、性能体验等等都是卖点,可以被用户以最直接直观的方式感觉到。让我们来看看教科书级别的手机卖点:照亮你的美、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这是显而易见的针对非常明显的用户体验做出的卖点营销。那么,这种卖点牛到什么程度?这个手机所有的好,都可以在柜台上展现出来,绝对不留一个优点让用户回家去自己细细体验。

昨儿空调坏了,来了个修空调的小哥,小哥用的是小米Note2,我还挺惊喜的就跟小哥聊上了。他们修空调的也算是什么品牌的手机都见识过了,我挺好奇这种对深度没兴趣但算是见多识广的情况下,他会对小米Note2有什么看法。

结果很骚,小哥说小米Note2又卡又热。于是我以为是小哥觉得动画部分卡,就教小哥开了开发者选项,把动画调成两倍速;因为安卓这边过度动画确实做得不如苹果iPhone那么流畅,有点掉帧的感觉。后来他说小米Note2其实是有点慢,原来不是这个原因;再然后,小哥跟我聊起了OPPO R9,说这款机器从来不发热,我说那性能不如你的小米Note2,他说也是。

小哥说本来想买三星Galaxy S7/edge,由于价格太贵买了小米Note2,小哥说他没感觉到屏幕有啥不舒服,说修空调的时候摔了几次,屏幕上摔出一个小缝,小米手机的质量不行。我瞪眼,修空调的时候摔了几次就摔出一个小缝?小哥不屑地说,对吧,质量是不行吧,后壳还是玻璃的,也脆;我突然乐了,那如果你买的是三星Galaxy S7/edge呢?小哥更乐,修不起用不起。

再给大家分享一个事儿。前段忽悠我老师买小米,后面他买笔记本也要买小米的,说要当天用,我就把他拉到都江堰专卖店去买。回来路上我顺理成章地吹一波小米电视最近降价的事情,没想到后面座位上坐了一个卖了几年手机的大姐;大姐肯定是身经百战,什么都见过了,于是我的兴趣就更深了。

大姐说她以前也卖过小米手机,小米4和小米Note都经手过,有一个小米4到现在都还在用。但是,她说小米手机啥都好,也快就是发热;当然,快肯定热,把性能阉割了加个温控就不热了。我问,之后卡吗?大姐说,也不怎么卡,随后大姐又跟我说起小米4的不锈钢边框斜着摔容易坏、插口容易坏、屏幕容易坏。

确实是这样,做这个手机的工程师觉得屏幕边上那层胶破坏手感,没怎么搞,边框起码竖着摔还是扛得住;后面小米出的手机这层胶就给弄上了,接着给大姐看了小米6边上的胶,大姐问我小米4为啥不弄个温控呢?我说小米是个铁脑壳公司,当时买小米的那批人叫米粉,这些人说小米手机要追求性能,结果小米真的没搞,手机运行起来就发热。

为什么举了上面两个例子呢,因为这两个例子很典型。小米的卖点、小米努力的点,其实很多都不是从卖点出发的;我们可以看到米家的产品强调设计感,这是一种卖点出发的思维,也是一种追求;但小米这边很多事情就纯粹是追求。所以,这些努力由于用户感受不到被骂、线下走不好,也都是没办法的事情。

要真说小米被骂的原罪是什么,也许是尊重用户吧:听用户说话、愿意回馈,那就有来有回。到最后,小米挨打挨骂挨夸也不为啥,骂小米有人出来接招;夸小米有工程师跑出来脸红害臊,这是一帮活生生可以接触到的人。

大概就是如此。(文/知乎@学写作的丧失,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多人黑小米,都是水军吗

小米和华为三星苹果比起来小米在科技方面确实不值一提,但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小米确实是国内手机四巨头之一!,这是不争的事实,小米也是360、联想、魅族羡慕的对象,小米一开始的开发思路就是性价比,狂堆硬件,反正市面上能买到的技术都往上堆,再加上miui的整合,小米的开始主要面对的消费群体还是学生,而这个群体更容易被煽动,极易出现一些极端的米粉。在微博、贴吧、知乎等各大平台,不难看到一些无脑的黑粉在大放厥词。

很有意思的是,很多微博大V、知名评论人、圈内知名测评人、科技达人等,都会时不时地发几篇小米的黑文,大家都好像商量好了一样,把小米贬的一文不值,但是小米的进步是我有目共睹的,在2016年小米就在全球申请了7000项专利,而彼时小米成立才刚刚7年,实属不易。尤其是小米在研发Mix系列时,就申请了102项专利,这对于一个国产手机的进步来说不可谓不大了,而小米更是注重于人才的拉拢,小米的总裁雷军曾为了一个人才,打了90多个电话,软磨硬泡才拉拢进了自己的公司,对于这样的总裁,小米手机的进步也就见怪不怪了。

而且现在小米手机正在迅速的拓展海外的市场,小米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也不无道理,小米不仅对国内消费电子的细分化市场研究相当透彻,而且能够精准把握用户的需求,直击用户的内心所想,持续产出切中用户痛点的内容和产品,从而快速抢占市场份额,实现销量的指数式增长。所以小米才能成为市场上的收割机。

而且小米成立之初的那句,做全球最好的手机,只卖一半的价钱,让每个人都能买得起,也在逐步的实现。

知乎跟小米是什么关系?

一部分是之前没抢到手机和产品的米粉,被饥饿营销弄烦的人。一些是一些小问题。刚好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良品率的问题。这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据了解。小米和华为,苹果都是同一个代工厂——富士康。更多的是某为企业请的水军,可以称海军在网络上故意黑小米。导致出现很多负面新闻和不好的印象。大家可以去知乎看下,知乎是一方净土了,了解下。许多东西,只有自己亲自去了解,使用了才知道事实真相。

如何做好用户运营?

知乎和各家手机公司的关系,完全依赖手机公司自己的业绩。把时间拉回到两三年前小米刚起步的时候,那时候知乎的数码区声量最大的是果粉,其次是几乎势均力敌的米粉煤油,还存在数量不多但战斗力很高的索粉,三星HTC诺基亚等牌子也都有部分自己的粉丝发声,锤子刚发布的时候锤粉也一度颇具规模。那个时候的日常是米粉和煤油之间无止尽的论战和果粉对其他一切粉的傲视。然而现在大家都看到了,果粉声势不再浩大,战斗力趋向温和,索粉几乎消失,煤油,有几个老煤油的id还在,也早已不谈国事。毕竟索尼z系列完结之后的作品实在缺乏亮点,魅族无尽的p10也让人失去了兴趣。而小米虽然看似销量遭遇了滑铁卢,但那是供货不足的问题,就在刚刚过去的五月,小米完成了单月750w的销量,今年很有可能王者归来。也许知乎数码板块存在水分,比如当年魅族虽然销量跟小米相去甚远,但依靠李楠黄铁杆等一众明里暗里的员工带队,取得了几乎相当的声量。但大浪淘沙,冲刷几次,就把裸泳的人刷掉了。

大师耗时3年,小米新logo来了!为何却遭到部分网友的“嘲笑”?

(本文转载自姑婆那些事儿APP)运营的所有行当里,用户运营是最复杂的。在所有林林总总的用户运营里,大多数人只是管管微信群,有些严格来说是客服,有的负责写App推送,有的要做活动。甚至某些UGC平台的小编、直播平台的审核员,也叫用户运营。所以大家很糊涂,到底什么才是用户运营?用户运营到底是做什么的?想弄清这个问题,你需要从种种琐碎的执行工作里跳出来,切换到老板视角,重新审视用户运营这件事。一、什么是用户运营?老板的目标向来简单,就是把公司价值做上去。而互联网产品的价值,取决于用户量级和用户价值。因此,所谓用户运营,就是通过种种手段提升用户量和用户价值,最终实现产品价值的最大化。在这种情况下,不论是活动、内容,还是QQ群、App的推送,都只是用户运营的手段之一。因此,除去供给端运营,比如电商的商家运营、PGC的KOL运营、直播平台的主播运营等,其余的所有运营工作,几乎都可以装到用户运营的筐里。这就是为什么用户运营看起来包罗万象。二、用户运营都做些什么?刚刚已经提到,用户运营的核心目标只有两个:用户量、用户价值。而这两个核心目标的背后,是产品生命周期和用户生命周期。我们先来看下,一个典型的产品生命周期。互联网产品的生命周期一般可分为五个阶段:验证,启动、增长、稳定、衰落。同样,用户的生命周期也可以分为五个阶段:接触,使用,习惯,付费,死忠。同时后三个阶段的用户可能随时会进入运营最不想看到的状态——流失。这些阶段的具体定义,会在后面聊到。用户运营都做些什么?其实用户运营的工作,就是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通过适当的方式,一方面提升用户量级,一方面促成用户从接触产品到成为死忠粉的转变。三、如何做用户运营在产品的不同阶段,用户运营的工作重点和工作方式都有着较大区别。下面我们顺着产品和用户这两条线,梳理一下用户运营的各种套路。1、验证期验证期,是指从产品立项到产品上线的阶段。之所以叫验证期,是因为这一阶段用户运营的核心任务,就是快速验证解决方案是否成立。你验证的越早,越详细,后面就越少踩坑。这方面很多公司都吃过亏,辛辛苦苦做出来一个产品,推广时才发现市场根本不买账。经常会有公司或粉丝咨询我,“龙哥,我产品做好了,但是在推广上遇到的瓶颈,你帮我出出主意呗”。其实根本不是推广上的瓶颈,问题出在产品本身。他们往往直接跳过了验证期,或者自以为验证过了。那么,什么才是验证产品的正确姿势呢?验证产品,一共分三步。(1)攒MVP首先,你要攒一个MVP,也就是最简产品。标准是能实现核心功能,其他能省则省,尽可能用运营手段解决。比如相机,完全可以让用户把照片发给运营,再由UE手工P图。比如上门送早餐,可以将附近的早餐列成1个表格,每个SKU对应一个id,用户在微信群里通过id点餐,用微信红包支付,运营人员购买后送上门。(2)引入用户如果之前有用户池,可以通过向活跃用户发的方式获取。没有的话,就要到用户集中的圈子或者论坛上一个一个拉了。既然是验证,最怕的就是用户失真,有两点需要强调下。第一,不要花钱。因为花钱拉来的用户往往目的不纯,最终导致数据失真,失去验证意义。第二,如果产品是付费产品,一定要让用户付费购买。比如刚才举的送餐的例子,一定要让用户出送餐费。只有这样才能测试出用户的真实付费意愿。(3)观察数据不要看用户说什么。用户往往不太善于表达自己的意思,或者碍于面子不说实话。产品方案是否成立,效果如何,关键要看行为数据。留存率、复购率、是否会主动推荐产品。如果留存、复购、推荐的数据均优于已有竞品,或是符合、超出预期,那这款产品就值得做。否则,就需要及时调整,或者干脆叫停。验证期内,相当于运营推着用户,从接触到死忠完全走了一遍,测算各类用户数据,估计CAC和LTV,尽可能多的发现问题。这一阶段,运营的主战场是微信群。由于用户较少,一般几十到200个,运营有足够精力进行1对1的沟通。测试结束后,运营依旧要通过话题、小活动等方式,维持该群的活跃度,为后续产品启动期储备用户。2、启动期启动期,是指产品上线到开启大规模推广之前。虽然在验证期我们已经验证了产品方案,但是各位,新产品的坑还是很多的。因此,这个阶段用户运营的重点,是接触到使用。即做好用户注册到使用核心功能的流程。这一阶段的数据模型,是之前讲过的漏斗模型。(详见「三个步骤+三个模型,极简数据分析法」)建立漏斗模型,通过团队自测+用户内测+少量推广获取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和用户访谈发现问题,完善漏斗模型,减小每一步的流失率。直到用户的留存率达到可接受的范围,就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了。注意,漏斗模型的终点,必须是产品的核心功能。比如上面是理财产品的漏斗模型,核心功能是投资。不同产品核心功能不同。对电商是第一笔交易;对知乎、微博这类UGC是产生关系链,即关注大V;对直播,是进入主播房间,或者完成第一笔打赏。陌生人社交,则是促成第一次聊天。如果你同时负责用户推广,这个阶段是修正预算的最佳时间。通过测试,你可以更深刻的理解业务逻辑,弄清用户画像,验证CAC。这些都有助你锁定主推方向、制定推广策略。3、增长期增长期,指产品全量推广阶段。这个阶段最大的特点是用户量级的快速增长。增长期的运营重点,是养成用户习惯。这个阶段,用户量级迅速增大,运营不能再像之前一样逐个沟通,指导用户。要想培养用户习惯,就要建立用户分层体系,用工具完成引导。分层体系的建立,往往用RFM模型(详见「三个步骤+三个模型,极简数据分析法」),依据具体业务逻辑变化。比如UGC,可以按访问频次、内容贡献度、关注领域分层;电商,可以按访问频次、购买单价低、兴趣领域(手机、美妆)分层;理财,可以按投资周期、产品喜好(定期活期,标的时长)、单笔金额分层。分层后,用户被分入很多象限中,一定有某个象限的用户是最好的,价值最高。用户运营的工作,就是将其他用户向这个象限引导。使用的工具包含两类,touch渠道和营销工具。touch渠道主要是push(即推送)、短信和邮件。营销工具一般是各种券,如电商的优惠券,理财产品的投资红包,小微的减息券等。针对不同象限的用户,我们可以推送不同的内容,发不同类型的优惠券,实现价值最大化,这就是用户分层的意义所在。比如电商里高频访问,购买单价低,兴趣领域是美妆的,我可以给她push一些高热度、高性价比的美妆产品,配合优惠券,提升其购买频次,养成用户习惯。比如理财里喜好30天周期,每月月初高频登录的,我可以在月初push一些较好的30天投资标的,但同时配合一些投资时长更长、刺激力度更大的红包,看是否能提升其投资时长。要注意的是,分层运营并非最终目的。我们的目标,是实现用户运营自动化。分层运营帮助我们收集了足够多的数据,这些数据包括用户长大路径,和每个长大阶段最有效的刺激方式。这些数据产品化后,就会变成用户长大体系+场景化推动。用户长大体系可以是每日签到、会员体系,或者等级体系。一般由规定行为和对应的奖励构成。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一步步引导用户养成使用习惯、体验付费产品,成为死忠用户。每日签到用户等级会员体系场景化推送,是对用户长大体系的补充。指用户做了某些特定行为后,会自动触发推送,推送文案由运营预先设置好。我翻了翻最近收到的推送,给大家举几个例子:搜索「简易衣柜」触发的商品推荐。买小米MAX2后触发的推送,引导用户使用新功能——手机回收。最瞎的是百度这条推送点开后,是北京两个篮球场的简介4、稳定期稳定期,平台增长进入瓶颈,用户量级相对稳定的阶段。狂飙突进时我们注重增量,增长乏力时我们注重存量。这一阶段,用户运营的工作重点,是付费和防流失。付费这一阶段,只针对以免费获取流量,以增值服务、电商变现的产品。比如QQ、喜马拉雅、知乎、爱奇艺、Keep等产品。美团、滴滴、陆金所这类上来就要掏钱的产品,并不存在这一阶段。获取付费用户的通用方式,就是送券。通过优惠券让用户低价享受若干次付费产品,形成习惯。送券的场景包括:用户等级提升、签到奖励、会员权益、活动奖品等。关键点在于,这个优惠券不能白拿,用户一定要付出成本。有些运营会觉得,直接给用户不是更好吗?让用户付出成本,不是增加了步骤和门槛,减低了领取比例吗?实际上,直接送会造成恶劣的结果,优惠券泛滥、使用率极低,用户被惯坏,对优惠券产生依赖。一旦停止送券,流水会迅速降低。而付出一定成本后,用户积累了沉没成本,对优惠券会更加珍惜,使用率会大大提升,且不会对日后的运营造成很大冲击。稳定期的另一个重点工作,是防流失。通常做法是先定义流失行为。流失行为和用户的自然访问频次有关,比如理财类产品,很多用户只是在标的到期后打开,然后购买新的标的,一两个月可能就打开几次,那这类产品的流失定义,就要参考留存资金、访问频次两个因素。确定流失行为后,我们可以制定具体的召回策略。比如用户连续7天、15天、30天未登录时,发送短信和邮件。内容则往往围绕产品的核心场景。携程的核心场景是出游。探探的核心场景是陌生人社交。智联的场景是招聘。产品再上线新功能后,也可以之前流失用户中的潜在用户发送一波短信或邮件。实际上,虽然召回用户要比获取新用户的成本低的多,但实际转化率很低,已经流失的用户再次召回的难度很大。更靠谱的方式,其实是在产品上不断拓展新场景,以提升产品粘性。比如微信在具备基本的IM功能后,不断推出漂流瓶、朋友圈、公众号,到现在的看一看,搜一搜等,就是在不断通过拓展产品使用场景,提升用户粘性。或者说,这是在为产品续命。5、贯穿各阶段的死忠前面的四个阶段,都是以产品周期线索展开。而死忠则是用户周期的最高阶段。之所以将死忠拎出来说,是因为它很特别。它是每个产品最渴求的、每个运营最重视的,且贯穿了产品的各个阶段。(1)定义频繁使用≠死忠。比如楼下的拉面馆,他们在美团做活动,套餐20元,我每周都吃2、3次。但只要停止补贴,我就不去了。判断死忠的最佳标准,是看其是否不遗余力的推荐产品。这里的推荐不是向朋友圈分享一个链接。而是当朋友问他,我要出去玩,应该下载哪个App时,拼劲全力的推荐你的App,甚至手把手的教朋友使用。推荐的实质,是死忠粉用自己的人格做背书,向好友进行分发。这就好比朋友借钱你做担保一样,门槛是很高的。(2)养成死忠粉的培养,贯穿了产品生命周期的全程。养成方式只有两种:通过服务获得的尊重感;通过品牌获得的归属感。前者做到相对容易,后者则很难。前者只需要足够的耐心。验证期、启动期的时候,产品那么烂,bug那么多,死忠粉们还不离不弃,就是因为用户运营会与他们挨个沟通,及时反馈,给予每个用户最大程度的尊重。增长期,通过用户分层,我们仍能找到最有价值的用户,继续通过微信群进行运营。但靠服务培养死忠粉毕竟成本高,边际成本不为零,量级有限。因此当用户体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最佳的方式是通过塑造品牌的方式获取死忠。比如Uber被收购之前,很多白领和互联网从业者忠于Uber,因为他的营销更高;非常多的人喜欢小米,因为小米的MIUI是中国最早的深度定制Android系统,是行业的变革者;很多人喜欢特斯拉,因为它颠覆了电动汽车速度慢、样子丑的形象。然而品牌塑造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你看快手花了这么多钱,大家还是说它low。这一部分等我们聊品牌的时候,再展开讲吧。四、总结企业价值由用户量级和用户价值决定。用户运营的所有工作也围绕着这两点展开,即提升用户量级,提升用户价值。在产品发展的不同阶段,用户运营工作的重点不同。验证期:收集用户,验证产品方案,推动用户完整的走一遍生命周期。启动期:完善用户从接触到使用的漏斗,保证用户留存;盘点手中,做好推广预算。增长期:快速提升用户量级;用户分层,对不同用户取不同策略,推动其向高价值用户转化;总结用户进化轨迹,上线用户长大体系,实现用户运营自动化。稳定期:提升付费用户量级;制定用户召回体系;探索产品新场景。同时,培养死忠用户则贯穿整个生命周期。前期通过微信群的点对点运营创造尊重感;后期则通过塑造品牌达成。五、未来有没有发现,用户运营的本质,是精细化运营,是针对不同用户,提供不同服务和引导。只是人手充足的时候,我们通过微信点对点服务沟通;人手不足的时候,我们则用用户分层和产品化方案达成目的。精细化运营是移动互联网的一明。现在大火的新零售,也不过是将线上的精细化运营手段结合到线下场景。那么,精细化运营的极限是什么?服务的终点是什么?是给每一名用户配一名24小时的管家。人力当然做不到,但机器可以。用户运营的未来,是AI。百度的追求其实从未改变,就是做入口。而AI很有可能是下一个入口。

深度拆解小米不同时期的营销策略

大师耗时3年,小米新logo来了!却遭到部分网友的?嘲笑?!

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0年4月,是一家专注于智能产品自主研发的移动互联网公司。是一家很有实力的互联网科技公司,他的创始人是雷军,此前小米公司花了200万元请人设计了一个新logo,这个logo花了设计大师三年的时间。

最近,雷军在新品发布会上宣布正式启用新logo,但是没想到小米新logo在网络上掀起了一场全网热议,4月6日雷军在直播上小米坦言?第一次看到新LOGO的时候也有点不习惯,这个新logo给人新的气象,最重要的是这个logo显得年轻,高级和时尚。?还调侃说道:?全网都说建议我立刻报警!?最后雷军给出的解释是:?原研哉大师的设计成熟的成功品牌做logo的话只能小改,你看起来是方形变圆形了,实际上里面的字体,字间距都做了很多的微调。?

许多网友看了直播以后都说雷军真狠连自己也骗。更有网友戏称设计师用了1天时间设计完成,然后用三年时间说服雷军。大家都觉得雷军亏了。但是雷军真的亏了吗?仔细想想其实不然。

周鸿祎说:雷军是中国营销第一人。 刘强东说:我们不要跟雷军比营销。 雷军是当之无愧的营销鬼才,早年小米手机的饥饿营销就做得非常的成功。他看待问题的眼光与众不同,格局也比一般人大很多,也许在他看来小米的新logo可能是一次很好的营销,按照热度来说这200万其实花得非常值,小米的新logo,成功霸占了知乎,头条、微博,抖音,等各大热榜,其火爆程度甚至超过了小米要造车的新闻热度。

小米公司,从现状来看的话,依然是一家年轻的公司。小米成立于2010年,如今不过才12年的历史。在这12年的公司发展历程中,却是创造出来了许许多多的奇迹。首款手机一开放预订就卖出30万台;手机销量用三年时间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三;成立9年成为最年轻的世界500强企业。这些都是小米交付的一次次精彩答卷。回顾小米的发展历程,既是一个企业的长大史,更是一部教科书级别的营销案例。饥饿营销:2011年小米第一代手机发布,小米选择了独家销售的模式,首发30万台,22小时售罄。后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小米都保持着“独家销售模式”,每周二中午12点开放抢购,往往是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抢购就已经结束。自此,小米便开始有了“饥饿营销”“耍猴”的标签。雷军对此也一直解释说,自己从来没有做过饥饿营销,只是因为产品的产能跟不上。不管饥饿营销对于小米来说是有意为之,还是外界谣言。但这些话题都给小米带来了巨大的曝光量,小米也凭借着超高的配置,极致的性价比,还有不错的miui体验,收获了第一批米粉。人们一边对于饥饿营销批评不断、一边又有很多人不断地加入到抢购的队伍中,在这种奇景之下,还有黄牛下场高价转卖小米手机。小米没有花一分钱广告费,却获得了全手机行业最大的曝光量,成为最具话题性的手机品牌。如今再看那个年代,小米的成功,只是饥饿营销吗?其实不是,更多的是小米手机做到极致的性价比。可以说小米颠覆了手机行业的定价规则。“双核、1.5G”的配置,在竞争对手普遍定价3000元以上的情况下,小米以“1999元”的价格引爆市场。所有的营销一定是建立在产品基础上的,小米重新定义了手机市场的商业模式,从一家靠产品盈利的传统手机制造公司,创新成为一家靠服务盈利的互联网公司。所以小米公司从最初就在下一盘大棋,手机硬件对于他们来说是完全可以舍弃的利润。对于一家卖产品不为挣钱的公司,传统的手机制造业,怎么和他竞争?营销关键词:饥饿营销产品极致模式创新参与感:小米公司联合创始人黎万强曾经写过一本书《参与感》,非常系统的介绍了小米“与用户做朋友”的思路。世界上最有趣的事情,往往来源于变化,小米每周都更新MIUI系统,新更新的功能在用户使用之后,客户还可以填写反馈。客户的反馈意见很有可能出现在下期的系统更新中。为了能够让用户参与其中,小米把最初使用miui的客户称为“100个梦想赞助商”,这100个用户ID放在了开机屏幕上。为了倾听客户的心声,小米创建了小米社区,小米的所有高层都会在社区倾听顾客心声。为了与客户做朋友,小米举办了爆米花节,让喜欢小米的同学能够被链接。就连小米的店铺,都被称之为“小米之家”。在小米之家里,米粉即可以体验新品,也可以参与店铺的活动,还可以在本地的米粉群与大家交流。小米的客服还混迹在各个平台,微博、知乎、百度、贴吧,许多客户的反馈和投诉,小米因此能够在第一时间解决。小米让每一个客户都可以有发声的渠道,小米公司的发展也让每一个米粉都参与其中。这种点滴之间的沟通给顾客带来的归属感,造就了产品强大的忠诚度。“参与感”战略的执行,即成就了小米公司,也成就了“米粉”这一群体。营销关键词:参与感米粉爆品战略小米年研发投入170亿元,这让我们确实看到了小米很多成功的产品,第一个全面屏手机小米mix、没有办法量产的环绕屏手机小米alpha、还有透明OLED电视等等。从小米1的发布开始,小米始终坚持去做爆品,机型不需要太多,但是销量却绝不逊色。小米的营销是从产品设计开始的,产品本身就有话题性,产品的发布就带来了各种话题自发的传播。这些传播的话题往往来自三个方面:超低的价格、超高的颜值、产品的创新。超低的价格:小米很多产品的定价都是对市场的颠覆,最初的充电宝定价,把百元充电宝打到了49元。后续的表现简直是价格屠夫,陆续推出了9.9元一盒的彩虹电池;以及9.9一盒的巨能写中性笔。超高的颜值:小米从设计出发,重新做产品,让许多我们早已习惯的产品重新被设计。比如说小米插线板,原来插线板的颜值可以更高;比如说小米台灯,极简的风格获得了红点奖;比如说各种小米家电,让我们对传统白电有了新的认识;产品的创新:小米依据客户痛点,做了许多的微创新。比如电视的遥控器、空气加湿器的添水方式、小米插线盘上的usb接口等等。这些都是很小的创新,但是带来了非常好的用户体验。小米爆品的打造除了以上三点,还有“极致”,极致是小米对产品和对自己的态度。营销关键词:爆品、价格、颜值、创新、极致口碑营销小米坚持销量第二,口碑第一的原则。产品质量与性能达不到预期,会产生恶评;产品只满足预期,不会带来惊喜;产品超越预期才能够换取口碑。口碑可以带来消费者的复购和主动推荐。小米对于口碑的重视,在雷军互联网七字诀中也有提及“专注、极致、口碑、快”。口碑的形成也体现在售前、售时、售后。在售前阶段,很多人对于产品的性价比,或者是产品创新,都有着许多的期待,所有的产品在小米之家都能够得到体验。小米之家的良好体验,甚至说即使客户自己不购买,也可以给其他人进行推荐。这些对于小米之家和小米品牌的口碑来说,也很重要。在销售阶段,小米线上线下价格统一,不用比价,不用担心购买到贵的产品。家电类提供安装服务,手机类提供免费贴膜服务、赠送小礼品等等。这都保证了小米售时的口碑。在售后阶段,小米手机质保18个月,比其它手机品牌长6个月。手机质量问题可以线下维修也可以线上寄修。小米之家提供终身免费贴膜等等。售后服务不做好,是最影响口碑的地方,小米对于售后服务也是更加的重视。营销关键词:口碑、售前、售时、售后明星代言小米自从请了明星进行代言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梁朝伟、吴亦凡、刘昊然、张杰、王源、王一博、吴秀波、刘诗诗、张子枫、苏炳添等等。小米通过明星代言的方式,为公司带来了不少的流量。这些明星的知名度,为产品销量带来不小的影响。小米每次官宣新的明星代言,往往会选择在新品发布的时候。一方面通过新品发布的契机,增加新品影响力。一方面借助明星的影响力,增加新品发布会的热度,从而带动关于新品信息的广泛传播。小米对于代言人的选择比较广泛,顶流、小鲜肉、体育明星,均在选择之列。从代言人的选择上也可以看出小米产品的定位。redmi品牌由王一博代言,产品定位更加年轻化;小米现在由苏炳添代言,即代表着小米品牌现在的高端定位,也代表着体育界“超越、追求极限”的精神。营销关键词:明星代言故事营销小米的使命是“让全球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小米公司的使命。这样的故事讲的多么感人啊。小米是一个非常擅长讲故事的公司,由于公司成立年限不长,可能没有太多历史方面的东西可以讲,所以小米就讲了未来的故事,故事链接我们每一个人,是我们每个人对未来科技怀揣的希望。小米讲了一个智能家庭的故事,人们回到家后自动开灯、空调调整到适宜温度,音响播放最喜欢的音乐;当你离开家时,各种电器自动断电,机器人开始打扫卫生。这样的场景是小米讲述的故事,目前正在一步步的实现。小米讲了一个未来的故事,你可以开着一辆自动驾驶的汽车,由仿生机器人去帮你做你不喜欢做的事情,你的生活、你的出行、都会因小米而变得更智能、更方便、更美好。小米想要的绝不仅仅是卖给客户一部手机,他想要通过手机作为一个链接,进入我们生活的全部。小米讲了一个故事,让我们看到未来生活正向我们一步步走来。营销关键词:故事营销未来智能招人不如合作!我们可以为你提供:懂市场,可以落地的品牌营销做包装设计,也做产品创新的产品规划要美感,更要功能的视觉设计以内容为本,有故事的广告创意关于企业宣传、广告语的文案写作我们只做一家小公司,每年服务10家客户。服务收费10万元起每年,不断涨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