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统车企频频被申请破产 新一轮洗牌开始?

2.一个圆中间一横是什么牌子的车

3.又一家新能源车企倒闭?四年间“烧毁”51亿元!

长江公交车坠江遇难者_长江ev公交车

文/宋双辉

又一家新造车倒下了,这句话今年我已经用过不下两三次了,这次轮到了长江汽车。

估计很多人压根儿没听说过这家公司,更没有在大街上看到过他们的电动车。但是长江汽车确实辉煌过,还一度被冠上了“李嘉诚造车”的名头。

只是再多的光环,也救不了一它。近日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近日发布的破产文书显示,杭州长江汽车有限公司被法院裁定,正式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如今的长江汽车,只能和“欠薪”、“负债”、“限制消费”这些字眼联系在一起了,而几年前,它还是李嘉诚看中的天选之子,手握新能源汽车“双资质”,无限风光。

被五龙救活的杭州公交客车厂

长江汽车前身是成立于1954年的杭州公交客车厂,也曾是公交车领域的骨干企业。90年代中后期走向衰败,进入了工信部拟淘汰企业名单,直到2013年,贵人出现了。

这一年,五龙电动车注资重组了这家公司,并更名为杭州长江汽车有限公司,从事新能源商用车的生产制造。

而李嘉诚与长江汽车扯上关系,也是因为五龙电动车。2010年有眼光的李嘉诚开始投资新能源汽车行业,成为了五龙电动车的大股东,也就间接成了长江汽车的投资人。

原本长江汽车就只是乖乖造电动商用车,后来野心大了,瞄上了乘用车的蛋糕,并且顺利的在2016年和2017年拿到了新能源乘用车生产的“双资质”,开始进入了乘用车市场。

要知道在当年,能拿下“双资质”的企业凤毛麟角,所以长江汽车开始走向人生巅峰了,五龙电动车拿出50多亿为它建厂,各地方也抛出橄榄枝求合作求落户。

2016年长江EV品牌发布,杭州工厂投产,一期产能10万辆,二期产能30万辆。随后贵州长江、深圳长江、成都长江等子公司相继成立。

啥都有了,除了车

长江汽车的商用车业务一度发展的还算不错,登上过杭州G20峰会的舞台,还出口到欧洲去了。不过乘用车业务一直是镜花水月。

2016年4月他们发布了一款小型纯电动SUV逸酷,一看就是当年混补贴的众多小型电动车中的一员,不过它甚至没有交付过。

2018年,蛰伏两年的长江汽车高调亮相北京车展,一口气推出三款乘用车和六款商用车,不过这些乘用车都只是概念车,而且一看就是不可能量产的那种,它们的命运也确实如此。

就在这一年,新能源补贴开始退坡,纯电动市场进入洗牌期,长江汽车也开始出现资金困难,商用车的销量也越来越差。

2019年,手握资质和工厂的长江汽车开始给另一家新造车零跑汽车代工,只是零跑的销量规模也不大,所以对长江汽车来说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再之后,就是各种欠薪、停产的消息开始见诸报端,长江汽车就这样走到了末路。

握着金饭碗,有啥用?

当年手握“双资质”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就像拿到了御赐金牌一样,但是如今真正混出来的几家,当年都是没有资质的,甚至现在也没有。

先来看看当年拥有“双资质”的企业:北汽新能源、云度新能源、江铃新能源、知豆、长江汽车、前途汽车、合众新能源、奇瑞新能源、金康新能源、国能汽车。

再看看如今新造车销量前三名:蔚来汽车,10月交付量超过5000台;理想汽车,10月交付3692台;小鹏汽车,10月交付3040台,三家的销量都在创新高,蔚来的车现在还挂着江淮汽车的字样,理想和小鹏的资质也都是曲线救国拿到的。

再回过头看长江汽车的兴衰史,除了核心技术和明星产品,它啥都不缺,最终捧着金饭碗还是把自己饿死了。

新造车的故事,真是像寓言一样精彩啊。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传统车企频频被申请破产 新一轮洗牌开始?

提到长江汽车,多数消费者都感觉到很陌生。实际上网友也确实不需要对这个即将倒闭的企业再进行更多了解。近日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裁定杭州长江汽车有限公司(简称“长江汽车”)正式进入破产清算程序,这意味着国内又少了一个新能源车企。

造车是高投入也是高风险的行业,在近两年新能源热逐渐褪去后,虽然对于车企由于资金链断裂而退出已经见怪不怪了,但是在布局广阔,资质齐全、工厂先进的背景下,车企仍然最终落得破产,仍带来很多启示。

01

光打雷不下雨

长江汽车的前身是1996年挂牌的杭州长江客车有限公司,由于经营不善濒临破产。在2013年五龙电动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五龙”)注资重组杭州长江客车有限公司,并直接持股49%成为公司实际控股股东,随后改名为杭州长江汽车有限公司,而新公司也同时获得中大型客车生产资质。

接下来长江汽车把目光瞄准了当时“蜂拥而入”的电动乘用车,并在2015年9月与另外两家企业合资成立杭州长江乘用车有限公司(简称:“长江乘用车”)。2016年4月,长江汽车发布电动车品牌“长江EV”,同时杭州工厂正式投产,一期年产能为10万辆,二期年产能为30万辆。

由于长江汽车拥有客车生产资质,以及控股股东拥有电动车制造背景,这为长江乘用车顺利获得生产电动乘用车“双资质”铺平道路。

在新合资公司成立不到一年,长江乘用车于2016年5月就成为继北汽新能源后,第二家获得发改委审批企业,也是中国第一家非传统乘用车类通过新能源乘用车准入核准的企业,而在2017年11月,长江乘用车成为国内第五家获得“双资质”的新能源乘用车车企。

一时间长江汽车成为新能源领域的领跑者,企业也加速扩张,相继成立贵州长江、深圳长江、成都长江等子公司,并吸引不少背景的投资,长江汽车的“版图”在不断扩大。

根据长江汽车介绍,长江产品系列涵盖乘用车、客车、物流车、卡车等多平台,下辖杭州、贵安两大核心整车生产基地,在北京设立新能源研发中心、车联网大数据研发中心,是当时国内已建成投资的规模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纯电动汽车生产企业。

在立下2020年销量要做到23万台,在市场占有率方面做到7.5%,2025年纯电动汽车达到100万(乘用车加商用车),市场占有率占到25%的flag后,长江汽车在造车上就没有了下文,2018年北京车展发布的概念车车迟迟不见量产,最终为破产埋下伏笔。

02

“上梁”不正

在长江汽车国内发展“春风得意”的时候,作为长江汽车实际控股股东,五龙在港股的市值节节攀升,而在长江汽车发展面临危机的时候,五龙却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五龙是导致长江汽车“掉队”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不为过。

翻开五龙的发展史,更多的看到的是“炒作”和内乱。在2010年由于李嘉诚个人投资,五龙进入到公众视野,这也引发股价暴涨,到2015年李嘉诚又追加投资,持股五龙比例达7.96%。

但实际上五龙从2010年以来从未盈利,所以在资本“冷却”后,五龙股价一再下跌,李嘉诚也逐渐退出五龙电动车的股东名单。之后李嘉诚通过法律手段对五龙董事会曹忠展开讨债追债,五龙也被申请破产,这也导致五龙股价暴跌。

由此看来长江汽车实在没借上五龙什么力。在长江汽车被爆出停产、欠薪等一系风波之后,五龙也陷入了破产和内部高管争斗之中,自然顾不上扭转长江汽车经营状况。

作为五龙新阶段第一大股东,金港集团曾要求罢免董事会多名董事,但是却遭到董事会否决,双方你来我往争斗不停,造成所有决议无法推进,因此公司状况迟迟得不到改善,金港集团更是直接提交清算申请,目前五龙仍处于停牌中。

03

“金饭碗”掉色

长江汽车2018年下半年开始出现资金紧张的问题,最根本的问题是销量始终较低,手握宝贵的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但在国内乘用车、商用车领域均没有足够好的市场表现,去年客车仅有千余辆销量,乘用车仍无“动静”。此时五龙自顾不暇,长江汽车只能自救,但这对于缺少“造血”能力的长江汽车来说,这意味着破产命运早已注定。

长江汽车资金缺口也越来越严重,甚至签署的订单合同都无力组织生产,员工工资也无法按时发放。有员工表示,公司从2018年开始就有拖欠工资的情况,2019年2月份开始,欠薪情况越来越严重,一拖两三个月或是半年,甚至更长。

包括贵州长江、成都长江以及杭州长江汽车的各部门员工不断向有关部门投诉公司拖欠工资,但是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

2019年3月至今,长江汽车已被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等列为被执行人次数共计65次,累计执行标的超2.35亿元。此外,长江汽车董事长曹忠还曾被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限制高消费。

长江汽车破产后,“双资质”何去何从引发关注。但实际上前文已经提到,获得“双资质”是长江乘用车,目前为零跑代工也是这个企业。

虽然长江汽车与长江乘用车是同一个法人,但是两个企业主体,长江汽车破产暂时并不会对长江乘用车代工带来影响,这一点“汽扯扒谈”从零跑相关人士也得到证实。长江乘用车的公司状态目前查询也仍然正常。

资质齐全,紧跟新能源趋势赶了“早场”,最后却落得个破产,长江汽车并非头一个。看目前拿到双资质的车企,现如今在市场表现出色者寥寥,更不乏退市者,这也说明了资质的“金饭碗”已经褪色。

而车企退市后是否应该将资质收回,由已经在市场表现好的车企顶替,以促进优胜劣汰能者居之,也是值得探讨的话题。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一个圆中间一横是什么牌子的车

众泰、拜腾、博郡等相继宣告破产后,这些车企没能撑到元旦,也从边缘化品牌走向破产重整,国内车企的马太效应空前加剧。

11月11日,长江汽车被爆破产前清算,目前已正式进入破产清算程序。作为国内第五家获得工信部发改委“双资质”的新能源车企。自2016年发布小型逸酷后,长江汽车在新品方面动作缓慢,相关信息十分稀少。反而从2017年开始有关长江EV停工离职的负面报道不断。2018年北京车展长江EV终于凑齐3款概念车和6款纯电商用车,但依旧没有对品牌树立起到太大作用。2019年7月,长江汽车被爆出工厂欠薪员工维权。正如外界预测的,长江汽车最终因资金不足被迫申请破产。

11月13日,一天内东风裕隆纳智捷和华晨汽车两大车企又被爆出申请破产。当天东风裕隆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表示已在浙江法庭申请进入破产清算程序。日前,东风裕隆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也进行了工商注销,处于边缘化的纳智捷品牌在国内汽车市场早已无人问津。

11月20日,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20日裁定受理债权人对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重整申请,标志着这家车企正式进入破产重整程序。需要说明的是,此次破产只涉及华晨汽车的自主品牌部分。

紧接着今年12月份众泰新能源同样被正式申请破产清算,这已经是近一个月时间内第四家自主车企宣布破产。不同于造车新势力,众泰新能源算得上是很早入局中国市场的新能源品牌。早在2008年众泰就开始着手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和销售,同年还推出了首款纯电动车型众泰2008EV。自此之后众泰新能源很快进入良性发展中,几乎每年都推出新款纯电动车型。据悉,截止到2017年,众泰新能源已累计销售超过9万辆,占全国新能源纯电动汽车总体销量的18%。

自此之后,众泰销量开始下滑,新能源销量也没有起色。从现有公布的销量数据看,2020年众泰新能源单月销量仅维持在110辆左右。销量表现差,再加上负面新闻不断,最终以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为由,被申请破产清算。

从近期已经申请破产的四家车企看,无疑是在释放一种信号: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开始又一轮的洗牌。

近两年来,国内汽车市场并不景气,整体销量呈现连续下滑。经过多年的快速增长后,国内大中城市的汽车保有量和家庭拥车率已经饱和,新购用户日益减少。中国车市已经由增量市场进入存量市场,优胜劣汰的主旋律越来越快。可以说,对于边缘汽车品牌而言,生存压力越来越大。

而这一过程最直观的感受便是车市竞争异常激烈,行业洗牌愈发频繁。对于自主品牌而言,吉利、长城、长安等传统车企已经扎稳脚步,拥有可观的市场销量。对于合资品牌而言,像大众、丰田、本田等保有量大、品牌忠诚度高的品牌,也可凭借庞大固有用户群体,在国内市场稳定发展。反观品牌知名度不高的边缘品牌,力帆、海马、猎豹、华泰、观致等为代表的车企,不仅无法获得新用户的支持,原本积累的少量老用户也会逐渐流失,生存空间必将受到严重挤压。

究其根本,这些已经宣布破产或是处于边缘的车企,往往没有过硬的技术和产品,以至于产销量和保有量一直不高,久而久之知名度和口碑也会急速下滑。没有销量支撑的车企很快陷入资金不足窘境,最终只能被迫退场。

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谭本宏曾表示,“中国的汽车产业已经进入了全面的淘汰期,强者越强,弱者面临的压力将会更大。优胜劣汰更加明显,中国汽车品牌50%我认为将在很快一段时间不复存在。”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高速发展,那些没有产品竞争力的车企会加速暴露,裸泳之下的边缘车企,最终命运只能是被市场淘汰。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又一家新能源车企倒闭?四年间“烧毁”51亿元!

日产、长江EV。根据太平洋汽车网查询显示,日产标志是将NISSAN放在一个火红的太阳上,长江EV标志取了长江中文拼音的首字母C,和中间的一横组合之后,恰好组成了一个E字形,意为Electrical(电力的)。汽车标志是指各种汽车品牌的标志。

近日,杭州长江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江汽车”)已进入破产清算阶段,中国证券报记者实地探访长江汽车总部了解到,厂区里大部分员工都已离职,目前只有两百多位负责乘用车生产的员工还照常上班,但手上为数不多的订单完成后已没有新订单。

长江汽车前身为杭州公交客厂,成立于1954年,90年代曾因经营不善濒临破产,2013年由五龙电动车前身中聚电池注资重组,并成立了杭州长江汽车有限公司。而五龙电动车第三大股东,则是香港首富李嘉诚。

2016年,长江汽车是最早一批拿到国家发改委批文的新能源车企之一,2017年12月,在工信部公示的第302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长江汽车位居其中。

在2016年4月时,五龙电动车投资51亿元推出电动车品牌“长江EV”,一期年产量10万辆、二期年产量30万辆,杭州工厂正式开始投产。同时贵州长江、深圳长江、成都长江等子公司也相继成立。

数据显示,2015年,长江汽车与简式国际汽车设计(北京)有限公司、北京紫荆聚龙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长江乘用车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34%、33%、33%。

长江汽车面临破产

目前我们工资还是照常发的,每个月五六千块钱,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四天之后,长江汽车却在烧光51亿后,面临破产,一副好牌却打得如此之烂,除了补贴退坡、缺乏造车经验这些原因,长江汽车所出的产品不被消费者认可才是重要一点,长江汽车旗下共四款车型,即“奕阁”、“奕胜”、“益众”、“逸酷”,前三款为电动商用车,第四款为小型纯电SUV,但是“逸酷”自2016年4月官宣发布后至今仍未上市量产,其他电动商用车也分别在2019年下半年停产。

而长江汽车的员工则并未如小李这般,小李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那边(长江汽车)都一年多没发工资了,就连很多高管也都一年多没拿到工资,他们应该是在等法院最终清算后的结果。”

外忧内患长江汽车不堪重负

外忧内患,让长江汽车不堪重负,昔日的高光时刻已不复存在,在长江汽车总部园区内,也只剩下“长江汽车”四个红字,市场从不缺乏新产品,要想在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没有像样的产品是很难做的,适合消费者,顺应市场规律,进而生产出性价比过硬的产品,才是企业长期发展的重中之重。对长江汽车唏嘘的同时,也不禁感叹所有汽车制造商务实的重要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